浏览数量:38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幼儿园下庙分园 发布时间: 2024-10-24 来源:本站
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幼儿园
【生活燕幼·园区动态】下庙分园:“音”韵童梦,“乐”享成长——音乐组第二次教研活动
为了积极贯彻落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的发展要求,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高音乐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搭建一个相互观摩、共同成长的平台,2024年10月24日上午,在栖霞区学前教育研训处研训员王珊珊老师、栖霞区音乐教研组组长王愫老师的带领下,栖霞区音乐教研组全体教师齐聚燕子矶幼儿园下庙分园,开展本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
聚焦现场,精彩纷呈
练声开场
燕子矶幼儿园中心园蒋海燕老师带领教师们先进行了练声活动,在练声过程中,教师们不仅展现出扎实的音乐基本功,还积极投入情感,将歌曲中的意境和情感完美地呈现出来,本次教研活动在温馨而又充满活力的氛围中拉开序幕。
案例分享
栖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幼教集团下小蜜蜂育儿园韦玉姣老师分享了《音乐启蒙期 浸润共成长》案例。韦老师分别从活动背景、活动审议、活动开展以及音乐区域游戏的效果与反思这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活动背景
教师思考:音乐区域游戏能给0-3岁婴幼儿带来怎样的发展价值?给孩子布置什么样的音乐区域环境来支持婴幼儿的发展?设计怎样的音乐游戏活动才更加适宜?
1.能培养协调能力,有助于心理健康,促进婴幼儿身心发展。
2.能刺激宝宝的听觉辨识能力,有助于婴幼儿的听觉发展。
3.能使孩子情感丰富,开朗活泼。有助于婴幼儿情感与社会性的发展。
二、活动审议
1.现状:区域游戏中选择音乐区的幼儿较少;环境打造不够温馨、材料使用率不高;幼儿在游戏中参与的积极性不够。
2.调整:
(1)色彩与氛围:采用明亮、温暖的色彩进行装饰,利用墙面空间,展示各种乐器和图片。
(2)乐器与道具:提供丰富多样的乐器和道具,如手摇铃、沙锤、铃鼓、三角铁等小型乐器,以及丝巾、彩带、手偶等表演道具。
(3)舒适与安全:地面铺设柔软的地毯,乐器定期清洁和消毒;设置合理的活动空间。
三、活动开展
1.在游戏创设前期,结合幼儿的兴趣和月龄特点,设置了以乐器为内容的区域音乐小游戏,带领幼儿去探知音乐区游戏的魅力。
(1)探索与互动
鼓励幼儿探索摇铃可以发出哪些不同的声音。比如轻轻摇动、用力摇动、快速摇动、缓慢摇动等,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与摇铃的互动。
(2)音乐与节奏
利用八音钟让幼儿更深入地感受音乐的节奏与旋律,感受音乐与八音钟声音的融合,并鼓励幼儿用八音钟和身体动作结合,如:一边敲击八音钟一边用手做出动作,或在音乐的间奏部分轻轻舞动身体。
2.反思:
(1)制作音乐瓶子,播放自然中的声音,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将瓶子的声音与自然中的声音联系起来。
(2)结合季节,在户外或公园开展音乐活动,利用自然物,感受音乐和自然的魅力。
四、音乐区域游戏的效果与反思
1.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创意,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幼儿对音乐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2.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发展需求。
3.根据幼儿年龄设计游戏流程,包括导入、基本活动、结束活动等环节,确保活动既有教育意义又充满乐趣。
4.提供多样化的游戏类型。
教学观摩
燕子矶幼儿园中心园蒋海燕老师带来了一节大班歌唱活动《捏面人》,随着生动有趣的图谱,孩子们在歌唱与角色游戏中感受到了京剧艺术的韵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游戏观摩
在燕子矶幼儿园下庙分园执行园长薛韦玮园长的带队下,区音乐教研组的成员们深入各班级,细致观摩了孩子们在音乐区中的互动与表现。
他们有的穿上各式各样的衣服随乐走秀;有的对着话筒引吭高歌;有的拿上乐器激情演奏;有的跟随音乐舞动自己优美的身姿,孩子们沉浸在自主创作的音乐世界,陶醉其中。
分组研讨,思维碰撞
在专题讲座后,教师们分组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大家结合观摩所见和自身教学经验,围绕集体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随乐歌唱的策略、音乐区内容选择、材料投放的适宜性、教师的支持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
问题一:集体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随乐歌唱的策略又哪些?
1.创设情境
通过创设情境,借助图片进行讲述,激发幼儿对歌唱的兴趣。
2.教师示范引领
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幼儿感知歌曲,唱腔的特点及动作的特征,帮助幼儿逐渐熟悉和掌握歌曲。
3.游戏融入
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游戏,如:填图、排序游戏、闯关游戏等,不仅能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同时还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
4.鼓励创编
教师适当用一些指导语,鼓励幼儿多角度、多思维进行创编,激发幼儿大胆演唱和表现。
5.图谱的提供及身体动作的提示
利用图谱体现音乐节奏,引导幼儿反复歌唱;用身体动作提示幼儿歌词,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6.语音语调提示易错点
针对不一样的节奏型,教师可以用重点的声音提升他的音量,从而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
问题二:音乐区内容的选择、材料投放的适宜性、教师的支持策略?
一、音乐区内容的选择
1.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如:小、中班多以表演的形式,而大班幼儿能自主或合作设计图谱。
2.多样化的音乐类型,包括歌唱、舞蹈、节奏等,满足不同幼儿的的需求。
3.选择具有正能量和积极意义的音乐内容,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二、材料投放的适宜性
1.材料投放的多元化,投放了欣赏类、表演类、创造性等多类材料。
2.善于利用生活化材料,如:锅碗瓢盆等,让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操作。
3.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材料的分类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求和挑战。
4.利用现代化技术,如:多媒体、一体机、平板等,让幼儿能自由、自主选择音乐。
5.确保所有材料的安全性,避免幼儿在游戏中受伤。
三、教师的支持策略
1.多样化图谱的提供,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操作乐器。
2.根据不同幼儿的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3.创设良好的音乐区环境,结合电子化设备,提高幼儿的参与度的兴趣。
4.游戏内容设计动静结合,将音乐区与其他区域如:阅读区、美工区等进行融合,增加活动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总结提升,助力成长
活动最后,栖霞区音乐教研组组长王愫老师为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一、对话儿童,以集体活动为契机
1.教师要了解和读懂儿童的兴趣,挖掘和开发集体活动后的区域延伸活动,支持孩子的经验,让孩子在经验持续获得当中学会自主学习和管理。
2.集体活动中,现幼儿经验的持续建构,在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当中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践当中,集体教学活动也可以融入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也是让孩子的原有经验,个性化的特点可以张扬及发展。
二、作品的物化,助推孩子的内化经验
以多种活动方式,如:活动式的、可操作式的小型图谱,孩子们可以自由的取放,自主的创编,自由的互动,让材料更加贴合孩子的需求,更加支持孩子实现自己的想法。
三、幼儿园的同伴群体是幼儿园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充分运用教育资源的价值,提供更多孩子发展的机会。
研在当下,行在始终。每一次的教研,既是展示的舞台,也是智慧的碰撞,更是共学、共促、共成长。相信老师们一定会在一次次教研活动的推动下,吐故纳新,笃行致远,共同谱写孩子们成长的华丽乐章。
燕子矶幼儿园下庙分园
2024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