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363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0-11-14 来源:本站
为了提升教师的音乐教学水平,促进其专业化成长,2020年11月,燕子矶幼儿园下庙园区音乐教研组在组长张艾娇老师的带领下,老师们围绕律动游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
小一班宋诗羿《小老鼠的探险日记》:在进行韵律活动之前,宋老师前一天带着孩子们阅读了绘本《小老鼠的探险日记》。小朋友们将绘本中出现的情节用动作表现出来,跟着音乐就可以一起探险啦。接着,小朋友们选择了自己在山洞要吃的东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来,进行了动作创编。最后小朋友们发现了一个大秘密:原来我们一直都在犀牛的身上探险呀!
小二班马丽莎《挑西瓜》: 首先马老师以孩子熟悉的西瓜导入,引导幼儿表现西瓜又大又圆的样子,随着音乐一点点从小西瓜长成大西瓜,并且自由创编还有哪些地方可以长大。随后,听音乐玩游戏,知道被拍一下“咚”要转一圈。老爷爷的角色加入,让小朋友非常兴奋,体验了挑西瓜的乐趣。
小三班刘倩《胡椒小猪》:幼儿学习小猪做晚餐,在掌握了动作后,教师和孩子一起学做披萨。每位幼儿都有一份披萨的学具,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自己做披萨,也知道披萨要放进烤箱里烤一烤熟了才能吃,之后孩子们相互分享,相互品尝做的披萨,也给教师们品尝了披萨,体验了做披萨的快乐。
小五班程晓韵《虫虫飞》:以温馨趣味的虫虫飞手指游戏作为导入,为幼儿创设虫虫起床、玩耍、舞蹈的不同情境,让幼儿通过肢体动作表现不同情境,在初步感受后借助图谱让幼儿熟悉律动内容,梳理动作,最后“虫宝宝”和“虫妈妈”一起“外出”游戏,感受律动游戏的趣味性。
中一班陈心怡《圈圈魔法师》:陈老师以“魔法学院”导入情境,一边转圈一边引出魔法师的名字“圈圈魔法师”。接着陈老师向幼儿展示自己学到的“魔法”——将瓶子里透明的水变成彩色,激发幼儿学习“魔法”的兴趣,幼儿在视听中学习“魔法”的动作要领。活动中陈老师给每位幼儿都准备了一个小瓶子、一个大瓶子和一块“魔法布”,幼儿用小瓶子“变魔法”是学习和练习的过程,每一遍“变魔法”之后陈老师引导幼儿思考大家没有变成功的原因,帮助幼儿更规范的做动作。最后幼儿换成大瓶子后都成功变出了彩色的水,在韵律游戏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幼儿非常喜欢这个“魔法”游戏,活动结束后纷纷去表演区进行游戏。
中三班周悦《开心菜园》:《开心菜园》是一节中班律动活动,首先周老师让幼儿熟悉音乐旋律,随着音乐表现萝卜慢慢长大、开心游戏的情景。然后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尝试创编小萝卜长大和与朋友互动时的动作。最后在熟悉游戏的规则后,通过“萝卜王”的角色,体验共同合作游戏的乐趣。
中四班钟佳佳《阿凡提寻宝记》: 音乐活动,要让孩子们尽情地玩音乐。中班律动游戏《阿凡提寻记》“阿凡提小助手们”在动作模型的基础上创编寻宝的动作,在闯关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音乐律动游戏带来的快乐!
大一班邹文苑《狡猾的狐狸在哪里》:有一只狐狸装扮成鸡混进了养鸡场,想要偷鸡吃。小朋友们边听音乐边念儿歌“狡猾的狐狸在哪里?嗯?嗯?”探查了四个鸡窝,没找到狐狸的一点踪迹,只能交换位置到公鸡呆过的鸡窝里寻找。仔细看一看,仔细瞧一瞧,狡猾的狐狸一下就被找到了,原来就你!
大二班杨娟《朱迪警官破案记》:本次活动来源于孩子们看过的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结合朱迪破案过程情境,感受欢快活泼的音乐性质,看图谱记录音乐变化过程,对比摩托车、汽车动作变化,学用生活情景动作合乐表现,最后收集线索信息推理破案,发展细节观察能力,体验和同伴共同破案成功的喜悦,感受当小队长的自豪感。
大三班臧珊珊《金牌理发师》:首先,臧老师通过谈话,帮助孩子们回忆了自己理发的记忆。通过倾听三段音乐,与理发中的洗发、剪发、吹头发的内容相匹配。接着,幼儿自主创编动作表现了理发的这三个步骤,最后设置了竞选“金牌理发师”的游戏情境,在为不同“顾客”理发的过程中,孩子们体验了合作表演的快乐。
大五班张艾娇《魔法师的学徒》:大班律动游戏《魔法师的学徒》:首先张老师设置了“魔法师”要选“徒弟”的故事情境,幼儿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自主创编“选徒弟”和“施展魔法”等游戏动作,最后随着音乐的律动,孩子们通过两两竞争,选出“徒弟”。在“魔法师”选“徒弟”的过程中,孩子们体验了与不同同伴律动和竞争带来的乐趣。
音乐组研讨:活动结束后,老师们围绕本次开展的集体活动进行了研讨。老师们对自己活动的设计思路,实施效果,活动反思进行总结。大家共同发掘老师们活动的闪光点;调整活动的不妥处。
小班组
中班组
大班组
最后,音乐组组长张艾娇老师进行了总结。
本次活动,不仅提高了老师们的音乐教学能力和活动驾驭能力,同时也为老师们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素材,为今后更好的开展音乐集体活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