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0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幼儿园燕鸣分园 发布时间: 2025-06-25 来源:本站
语言是思维和交往的重要载体,幼儿阶段是语言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绘本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早期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深入践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系统把握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强化理论素养,提升教师语言教学实践水平,在教研组长董妍昕老师的专业引领下,在本学期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教研活动。
01教研计划分享
2025年3月6日,语言教研组在组长董妍昕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本学期首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为主题展开深入研讨,重点探讨了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如何有效运用绘本教学。活动中,我们共同制定了本学期的教研计划,主要包括:
①开展好书共读活动提升理论素养;
②设计项目活动与绘本教学的融合方案;
③组织语言领域公开课观摩研讨;
④分享"线索提示法"教学实践案例;
⑤期末教研成果总结等系列内容。
此次教研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02好书共读
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涵盖早期口头语言、早期书面语言以及文学语言学习与运用经验。在早期口头语言中,谈话、叙事性讲述、说明性讲述、辩论等方面的经验对儿童至关重要 。例如谈话,它要求儿童学会倾听,掌握交流规则,运用策略维持对话,像在日常对话里,孩子们要懂得轮流发言,礼貌回应。叙事性讲述则锻炼儿童有条理地描述事件,从按顺序讲述简单事件,到能重点突出、生动讲述复杂故事,这一过程见证他们语言逻辑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早期书面语言学习,包括阅读图书、熟识符号文字、创意书写等经验。阅读图书让儿童从观察画面理解故事,逐步发展到自主阅读获取信息;熟识符号文字使他们对文字产生兴趣,感知文字功能;创意书写从涂鸦到有目的的书写表达,是迈向正式书写的关键一步。文学语言学习与运用经验,让儿童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积累丰富词汇,运用文学想象进行创作表达 ,像在欣赏儿歌、故事时,他们能体会到独特的语言韵味和表达方式。
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在教学活动设计上,要依据核心经验。如设计故事讲述活动,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叙事性讲述的发展水平,小班可从简单复述故事入手,中班增加故事细节描述,大班则要求有情节创新和主题表达。在区域活动中,语言区投放丰富材料,有绘本满足阅读需求,有纸笔鼓励创意书写,还可设置角色扮演场景,锻炼儿童谈话和叙事能力。
对儿童全面发展的价值:语言发展与儿童认知、社会情感发展紧密相连。良好的语言能力有助于儿童理解周围世界,在科学活动中,他们能用准确语言描述实验现象、表达想法。在社会交往中,会使用礼貌用语、恰当表达自己观点的孩子,更容易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文学语言的熏陶还能丰富儿童情感体验,培养审美能力。
03“绘本”项目活动计划交流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项目活动,旨在通过绘本与多领域活动的结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这一系列项目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寓教于乐、全面发展的平台。
在《我有一朵小绒花》项目中,大班幼儿在董妍昕老师的带领下,探索蚕与蚕丝、绒花的奥秘。通过观察蚕的生长、动手制作绒花,孩子们不仅了解了传统工艺,还学会了合作与分享。
旷忠婵老师负责的《春来了》项目,利用绘本引导4—5岁幼儿认识春季特征,通过户外探索和成果展示,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秦好老师则通过《你是特别的,你是最好的》项目,帮助大班幼儿建立自我认同,提升社会交往能力。通过绘本阅读、艺术创作和角色扮演,孩子们学会了欣赏自己和他人。
小班幼儿也在活动中受益匪浅。杜姚敏老师的《面之趣》项目,通过绘本与实践结合,让幼儿在制作面食中锻炼手部精细动作,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周颖老师的《你好,桃宝宝》项目,结合绘本《桃树下的小白兔》,引导幼儿观察桃树生长,激发对自然的热爱。而王雅老师的《拜拜啦,四班!》项目,则通过制作三年回忆绘本,帮助大班幼儿回顾幼儿园生活,增强班级凝聚力。
04公开课展示
本次公开课,教研组的老师们聚焦绘本教学,深挖经典绘本中的教育价值,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出发,设计出兼具趣味性与启发性的教学方案。
1《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小班绘本 周颖
周老师针对本班小朋友的特点设计本次绘本活动,她以经典绘本为载体,通过谜语导入、师幼共读、自主阅读和集中分享等环节,引导幼儿理解 “XX 的 XX,你在看什么?” 的重复句式结构,观察动物颜色与动作并尝试简短描述,同时学习正确翻书的阅读方法。活动中幼儿对重复性句式兴趣浓厚,能主动跟读与模仿动作,在渗透了语言启蒙教育的同时,也为后续阅读习惯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2《我的门》小班绘本 杜姚敏
杜老师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个性化的设计教学活动,以“门的大小与动物体型匹配”为核心,通过听叫声猜动物、绘本共读与游戏互动,帮助幼儿建立“我的”与“我们的”概念。活动中,幼儿需根据动物体型来对应小门、中门、大门,并在故事结尾通过大象的加入,引申到集体生活中“共享”的概念。游戏环节的转盘环节增强了互动性,符合小班幼儿直观认知与情境化学习的特点。
3《章鱼先生卖雨伞》中班绘本 旷忠婵
旷老师以绘本为载体,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讨论与自主阅读,理解章鱼先生根据动物特征并加以匹配雨伞的故事情节。活动亮点在于将“形状认知”“逻辑推理”与语言表达结合,幼儿需描述动物特征并猜想匹配原因,最终感受帮助他人的乐趣。流程设计从封面导入到分段阅读,逐步渗透“依据特征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适宜中班幼儿的观察与表达能力发展。
4《南瓜汤》大班绘本 秦好
秦老师以“合作与分享”为主题,通过猫、松鼠、鸭子制作南瓜汤的矛盾与和解,引导大班幼儿理解同伴交往的重要性。活动采用故事讲述、互动提问、续编创作的形式,幼儿需分析角色情绪:争吵时的伤心、和解后的快乐,并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合作方法。延伸环节的续编故事鼓励幼儿发散思维,将“包容”的情感教育融入语言表达中,适合大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需求。
5《母鸡萝丝去散步》小班绘本 朱风媛
朱老师聚焦“场景转换与情节预测”,通过母鸡散步的路线,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细节并描述狐狸的“倒霉遭遇”。活动中,幼儿需用“走过”“绕过”等动词串联情节,在幽默的故事中感受语言的节奏感。教师结合视频与绘本共读,帮助小班幼儿理解空间方位词,同时通过“一句话创编”提升表达兴趣,符合低龄幼儿的趣味性学习需求。
6《彩虹色的花》小班绘本 何蓉
何老师以“乐于助人”为情感主线,通过彩虹色的花用花瓣帮助小动物的情节,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猜想故事发展并续编对话。活动设计注重情感迁移,幼儿需分享“帮助他人的经历”,并在游戏中创编“彩虹花与新动物”的故事。PPT与动物图片的辅助,使小班幼儿更直观地理解“分享”的快乐,将语言表达与品德教育结合。
7《跑跑镇》大班绘本 王雅
王老师以“物体碰撞组合”为创意点,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中不同物品的特征组合,大胆猜想变化结果并连贯表述。活动通过自主阅读与游戏创编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大班幼儿的想象力,将“颜色”“外形”“功能”等认知转化为语言表达。延伸环节的“超级跑跑镇”进一步拓展思维,适合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8《咕叽咕叽》 大班绘本 董妍昕
董老师围绕“身份认同与亲情”主题,讲述小鳄鱼在鸭家庭中的成长故事。活动中,幼儿需通过观察画面推测情节,如大鳄鱼的来意、咕叽咕叽的选择,并讨论“亲情与归属”的意义。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语言描述角色心理变化,最后通过“倒影秘密”的探究,深化“接纳自我”的情感教育。该活动结合社会情感发展,适合大班幼儿的复杂认知与表达需求。
05“线索提示法”教学案例分享
在幼儿语言教育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近期,我园语言教研组聚焦“线索提示法”开展深度研讨,通过案例分享、互动研讨、实践规划等方式,探寻助力幼儿阅读能力进阶的路径,旨在加深教师对该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提升幼儿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优化语言教学教研体系。
互动研讨
1. 方法剖析:组织教师讨论案例中幼儿借线索(色彩、形态等)开展阅读的行为,分析 “线索提示法” 如何助力幼儿视觉信息处理、逻辑推理与语言表达,提炼方法优势。
2. 优化探索:引导教师思考实践难点,如不同能力幼儿线索引导差异、方法拓展方向等,鼓励结合教学经验,从材料投放、分层指导、游戏延伸等角度,研讨优化策略,碰撞思维火花
教师深度理解 “线索提示法” 内涵与应用,掌握分层指导、材料拓展等实践策略;教研氛围更活跃,形成协同探索的专业成长共同体;后续教学中,幼儿借线索阅读、表达的能力逐步提升,语言教学质量稳步进阶。
06期末总结与展望
本学期,语言教研组围绕幼儿语言能力发展核心目标,扎实推进教学实践与研究,在探索与创新中稳步前行,取得了丰硕成果。
展望未来,语言教研组将继续秉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化教学研究与实践创新。一方面,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现有教研模式,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推动教研成果向教学实践的高效转化;另一方面,聚焦幼儿语言发展新需求,探索更多富有创意与实效的教学方法,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共同书写语言教学新篇章!
本学期,我们深入学习践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以《绘本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应用》为理论指导,围绕"绘本教学与语言发展"这一核心主题,积极探索通过绘本教学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在教研活动中,我们重点关注幼儿在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等语言领域核心经验的发展,通过多种形式的研讨交流,不断提升教师绘本教学的专业能力,切实推动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