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60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1-05-12 来源:本站
2021年5月12日,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鲍文娟副院长再次走进燕子矶幼儿园新城园区,在前几次的教研活动中,鲍院长对我园各班的项目活动进行的梳理,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与幼儿年龄特点提出了指导性建议。经过了三周的实践,每位老师对项目又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由此展开了我们本次的南师大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由雷梦圆园长主持
活动共有三个环节:
一、具体化分享班级项目开展情况
小班的刘老师,中班的余老师,大班的邵老师带来了她们的项目过程。
老师们也提出了自己在开展项目活动中产生的困惑“蜗牛有没有蛀牙—这样好像没有答案的问题要不要继续”
鲍院长:项目不光是知识指向,更是能力指向。孩子的问题没有办法给出明确的答案,问题导向的项目不是直接给出答案的,要在过程中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行动力。但是在项目的选题上,老师还是要知道项目的“终点”在哪。
二、条例式分享班级项目开展
小二班袁老师 ,中二班曹老师,大二班陈老师分享了她们班的项目
三、交流与讨论
分享结束后,老师们分成了三个小组,讨论了这六个项目,分析其中的闪光点和可以调整的地方。
鲍院长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如《蜗牛的故事》中在讨论蜗牛喜欢的食物时,可以注重培养幼儿的分类整理能力,教师要有自己的价值落脚点,要再深入一下、再思考一下。
《身边的花》在项目汇报时,要用语言体现出自己对幼儿的追随,当教师有意预设活动时,可以从班级的环境中给予暗示。在思考遇到“死胡同”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建议”的方法帮助幼儿继续“走下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老师要真正认识到项目的道路应该是“追随”的道路,幼儿到哪,我们老师就到哪,多问、多记录,少说、少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