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4 作者:印庆庆 发布时间: 2024-12-26 来源:本站
活动背景:在寒冷的冬日,幼儿园的饲养角成为孩子们心中温暖且充满生机的小天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应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幼儿应在亲近自然中感知生命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在照顾小动物的过程中培养爱心、责任感以及观察力与探究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冬季对于小动物们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季节,它们需要更多的关爱与照顾才能安然度过。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正处于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渴望学习新知识与技能的关键时期。幼儿通过实际行动照顾饲养角的小动物们,在实践操作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刻体会到自己的行为对小动物生存的重要性,从而增强责任感和关爱之心。
第一次保暖行动:
最近在饲养角照顾小动物的时候,佳佳突然说道:老师,现在天那么冷,我们都穿毛衣了,小兔子他们会不会冷啊?
小样:应该会冷吧!我们家的鹌鹑窝里都安装了暖灯,妈妈说加了暖灯鹌鹑就能生蛋了。
高岷:那怎么给他们保暖呢?
小样:我家里有不穿的衣服可以带过来铺在小兔子的窝里。
佳佳:我们也给他们加一个暖灯吧?
睿睿:可是没有电呀。
朱朱:那咋办呀?
思考讨论:回到班级,小朋友一起讨论怎样给小动物保暖?
【教师的思考】:
1.关注幼儿兴趣与需求:
教师关注到幼儿对小兔子的喜爱和好奇,以及他们对动物过冬方式的探索兴趣。
通过引导幼儿参与小兔子保暖的活动,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责任感。
2.评估活动可行性:
教师在设计保暖活动时,会充分考虑材料的安全性、活动的可操作性以及幼儿的参与度。确保活动既能让幼儿学到知识,又不会给他们带来安全隐患。
3.结合指南确定实施形式:
教师会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确定活动的目标和实施形式,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参与中学习和成长。
【教师的支持】
1.提供材料与资源:
教师会提前准备保暖所需的材料,如干草、纸箱、保暖灯等,确保小兔子能够安全过冬。同时,教师还会利用家校沟通渠道,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材料,增进亲子关系。
2.引导观察与讨论:
教师会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子的行为和状态,讨论如何为它们提供保暖措施,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实践操作与体验:
教师会组织幼儿参与小兔子保暖的实践操作,如搭建保暖窝、调节室内温度等。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学习保暖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
4.评估与反馈: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会密切关注幼儿的表现和反应,及时给予评估和反馈。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第二次保暖行动:
发现问题:周一入园时听园长妈妈说小兔子的精神不太好了,早上门卫奶奶喂食的时候,有一只兔子没精神,也不出窝了,到底是怎么了呢?
讨论:
辰辰:是生病了吗?请医生来看看。
小样:最今天又冷了,是不是它冷啊?
小逸:我想它可能是饿的不想动吧?
师:冬天越来越冷,我们该怎样更好的照顾小动物们呢?
小禾:我家有好多衣服,可以带过来给小兔子穿上。
“我家也有”“我家也有”……小朋友异口同声的说。
于是班级好多小朋友积极自愿说第二天带衣服过来。
第三次保暖行动:
语汐和芮芮刚刚铺好小兔子就迫不及待的上来感受了,看来它很喜欢小朋友们带来的礼物。
问题:窝里加厚衣服变暖和了,四周透风怎么办呢?幼儿积极想办法,并把想到的方法绘画下来,然后去实施这项计划。
【教师的思考】
1.教育理念的体现:
教师认识到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真实照顾小动物,让幼儿亲身体验、学习和成长。
教师关注幼儿的主动学习,鼓励幼儿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2.对幼儿发展的理解:
教师了解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如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探索等,能够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同情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预见:
教师预见到在照顾小动物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天冷了小动物怎样保暖等,因此提前做好了应对准备。
【教师的支持】
1.提供资源和环境: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安全、适宜的照顾小动物的环境,包括小动物的生活空间、食物等。教师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设备,如喂食器、清洁工具等,以方便幼儿进行照顾活动。
2.引导讨论和解决问题:
当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鼓励幼儿提出疑问,并引导幼儿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帮助幼儿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情感支持和鼓励:
教师关注幼儿在照顾小动物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当幼儿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教师提供适当的安慰和支持,帮助幼儿调整情绪,重新投入活动。
3.关注幼儿安全:
教师密切关注小动物和幼儿的健康状况,确保幼儿在照顾小动物的过程中不会受到伤害。
总结反思:
结合《我是小农人》主题和“三力论”总结幼儿在照顾动物过程中的收获与发展。
生活力:
①生活常识的获取
在照顾小动物的过程中,掌握了关于动物饮食方面的生活常识,学会根据小动物的需求准备合适的食物,就像小农人一样承担起照顾小动物生存的基本责任。这种对食物种类和分量的判断能力是生活力的一部分。
②责任感的培养 照顾小动物需要幼儿定时给小动物喂食、换水、清理粪便等,如同小农人一样掌握生物规律,这种定期的照顾任务能够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对小动物的生存负有责任,这是生活力在个人品德和自我管理方面的体现。
③卫生意识的形成
在饲养角活动中,幼儿会意识到保持小动物生活环境干净整洁的重要性。他们在清理小动物粪便、给小动物保暖等行为,会培养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种卫生意识的形成是生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动力:
幼儿对小动物充满好奇,这种好奇心会驱动他们主动去学习关于小动物的知识,他们可能会主动向老师或者家长询问小动物的种类、生长过程等问题。在照顾小兔子和鸭子的过程中,幼儿收获了快乐和满足感,就像小农人看到自己辛勤劳作后的农作物茁壮成长一样,逐渐积累的饲养知识,都是一种成长和进步的体现。
创造力:
饲养环境的创意布置幼儿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布置小动物的家,幼儿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装饰小动物的家,在实践中尝试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