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4 作者:印庆庆 发布时间: 2024-12-31 来源:本站
缘起:生活材料的投放——铝箔管道本学期户外自主游戏,我们班开展了户外自主运动区游戏,并在运动区投放了大量的材料,其中一种小朋友在幼儿园很少见到的生活化材料——铝箔管受到了小朋友的喜爱,并且每天都积极的探索铝箔管的各种玩法。
一、初次接触生活化材料——铝箔管道
大家争相试玩各种型号的铝箔管。小黎选择了一个大口径的管道,第一时间踩着管道口,提着管道,把管道拉长。然后,他将管道躺倒,直接在管道里钻爬起来。过了几分钟后,他蹲在管道里拽着洋洋手中的细管道。同时,东东小朋友甩着细管道向着钻着粗管道的小朋友打去。游戏开始变得没有秩序,争抢和“管道”大战一触即发。
(视频《第一次游戏-混乱》)
【教师的思考】
1.幼儿的兴趣浓厚:小朋友第一次接触铝箔管道,这个新材料的出现,激起了很多小朋友的探索欲望。
2.材料的适宜性:铝箔管道常用于油烟管道,是小朋友生活中常见的建筑材料,但对于投放在幼儿园户外游戏中比较少见,具有新颖性。铝箔管道的可变形、可伸缩的特性让幼儿探索具有可操作性。
3.游戏规则尚未建立:第一次探索过程中,有别的区的小朋友看到后跑过来玩,使游玩人数超出了提供管道的数量,导致争抢和攻击性现象的存在。
【教师的支持】
1.安全游戏第一位:给小朋友播放第一次游戏混乱的视频,并且强调要重视安全问题,避免用管道攻击他人。
2.师幼共讨管道玩法:教师需要与幼儿交流思考,确定游戏玩法,并共同遵守与监督。
问题1:管道不够怎么办?
小见:“让玩的小朋友少一点。”(减少游戏人数,确保管道够用)
小豪:“不让其他区的小朋友过来。”(明确不能窜区玩的规则)
问题2:怎么玩管道呢?
小朋友畅所欲言:“我想和好朋友一起推管道。”“可以放地上,就是一个足球框里了。”“一手拿一个转起来,变成龙卷风。”“可以当衣服穿身上。”“和另一个小朋友拽着玩。”等等......
从幼儿的讨论中,我发现幼儿对于如何游戏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为了支持孩子们的想法,我鼓励他们将自己想要玩的方法画在纸上,给大家介绍,让小朋友如何玩铝箔管道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二、再次探索铝箔管道
再次开展游戏,人数控制在了8人以内,小朋友的游戏变的有序起来。源源取来最大的管子,用手推着前进,又把铝箔管放在地面上,然后并脚跳过去。小敏拉开铝箔管,对天御说:“看,管子还可以拉开,变得这么长,真有趣。”他将管子拉开至最长,并纵身一跃,跨跳过去。程程则站在管里,用手提着管子拉伸到胸前的位置玩“袋鼠跳”。仔仔和小以将铝箔管拉伸并完全套住身体,嘴里发出“嗷呜嗷呜的声音,说自己是怪兽。小敏用拉伸后的管子套住头,晃动长出的一截,慢悠悠地走到教师身边:“老师,我是毛毛虫。”快乐的探索一直持续到游戏结束。
【教师的思考】
1.铝箔管是低结构材料。它外形光滑、安全性高、轻巧,便于幼儿移动和搬运。铝箔管可伸缩、可弯曲的特性,可以赋予幼儿想象的空间。
2.大班的幼儿对新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在与新材料—铝箔管的互动中,发现十余种玩法,涉及钻、爬、跳等基本动作的游戏。
3.在游戏中,由于幼儿可选择的材料较为单只有铝箔管,且缺乏合作意识,游戏初大多是单人游戏,导致游戏简单化。
【教师的支持】
1.活动分享环节,用照片、录像的方式与幼儿回顾游戏过程,探讨铝箔管还能怎么玩,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教师增加了各种口径的铝箔管的数量,同时添加了单双杆、木板、轮胎、锥形筒、纸球等辅助材料,供幼儿使用。
三、管道爬爬乐
(一)游戏缘起:一次小小的尝试
自主游戏时,艾妍、诺诺、小以几个小女生选择了铝箔管道作为材料进行探索。几个小女生一开始是将管道平放在地面上进行之前玩过的“毛毛虫”爬行游戏,过了一会儿几个小女生将管道从中间弯折,整个管道呈现出一个躺倒的“U”型。
艾妍说:“我想试一试这样爬出来。”诺诺和小以同意后并帮她扶着管道,艾妍开始爬,爬到上面的管道时,管道塌了下来,她也倒在了地上。(后来问小朋友为什么这样玩,他们觉得一直在地上爬“玩够了”——地面钻爬的难度满足不了大班小朋友的挑战欲与探索欲)
(二)发现契机,教师介入
教师提问:“你觉得为什么会倒下来呢?”
艾妍回答:“这个管子太软了,承受不了(她的重量)。”
教师追问:“你觉得该怎么办呢?”
艾妍思考后说到:“需要垫东西。”
小以在旁边补充道:“需要支撑,才不会倒。”
几个小朋友开始寻找支撑物。
(三)层层探索,步步推进
第一次探索:增加双杠。诺诺和小以找到了晨锻用的双杠,将管道架在了双杠上,艾妍尝试钻,但是爬到双杠之间的缝隙时候,她掉了下去。艾妍说:“这里没有支撑,还是会塌下去。”
(视频《管道爬爬乐1.0:增加杠杆》)
第二次探索:增加爬爬垫。一旁观看好久的小见加入到游戏,帮她们拿来了晨锻用的爬爬垫,一开始他们是想铺设在双杠缝隙下面,结果发现高度不够,于是他们决定把管道铺在双杠之间。
(视频《管道爬爬乐2.0:增加垫子》)
一起在铺上去后,小见还爬上去拍一拍,测试了一下结实程度,说:“这个不会掉。”她们将管道放上开始钻爬,艾妍、诺诺、小以钻后铝箔管一直在偏移,最后一个钻的小见钻到要下来时候,爬爬垫整个翻掉了,小见也和管道一起跌了下来。(爬爬垫不固定)
第三次探索:增加轮胎。几个小朋友商讨后,决定用更结实的轮胎来固定爬爬垫,还邀请了一旁观看许久小见帮忙,他们滚来三个轮胎垫好,中途他们还尝试过小轮胎。搭建好后,他们再次挑战,但是发现新的问题:管道左右两边会偏移。
于是他们又滚来三个轮胎,变成了双排轮胎,尝试后,虽然管道没有掉下来,但是会歪掉。然后,他们在管道的两侧又各加了一个轮胎,才让管道固定不动。
最后,四个小朋友很开心的开始了爬爬乐的游戏,旁观的很多小朋友纷纷加入到他们搭建管道里,开心的钻爬起来。
游戏延续到晨锻游戏里
教师在班级中与其他小朋友分享与复盘了这次“管道爬爬乐”的游戏后,其他小朋友都有了对于管道游戏不一样的思路。并且将思路延伸到了搭建晨间锻炼大串联中。
小插曲——小豪:“我觉得好差点东西。”
复盘时候,小朋友认为“缺的东西”是两边需要爬爬垫,防止掉下去,安全意识有所提高。
【教师的思考】
1.低结构材料引发了幼儿的积极探索。低结构材料可以赋予幼儿想象的空间。铝箔管这种简单但富有变化的生活化材料,改变了幼儿游戏时“单一器械、单一玩法”的思维定式。幼儿利用铝箔管的特征,在游戏中对铝箔管进行组合、变化,始终对铝箔管保持适度的兴趣,持续探索并创造新玩法。同时,教师提供的多种多样的辅助材料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遇到的问题 |
解决方案 |
结果 |
弯曲有高低的铝箔管怎么爬呢? |
第一次探索:怎么把管道支撑在空中? |
|
增加双杠 |
双杠缝隙会塌陷下去 |
|
第二次探索:怎么让管道下方不塌陷? |
||
增加爬爬垫 |
爬爬垫翻掉了 |
|
第三次探索:怎么让管道固定不动? |
||
增加单排轮胎 |
管道会偏移 |
|
增加双排轮胎 |
管道还是会偏移 |
|
两侧各增加一个轮胎 |
成功固定管道 |
2.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了幼儿的多种能力。幼儿从铝箔管的特征开始思考玩法,到思考如何开展不一样的游戏玩法等,遇到许多的问题:“弯曲有高低的铝箔管怎么爬呢?”“铝箔管太软怎么办?”“如何让管道固定不动?”在一次次的思考和调整中,幼儿的分析、比较、判断等能力得到了发展。幼儿以问题为出发点,不断尝试,如添加辅助材料、改变材料的材质、增加固定用的材料等。在遇到问题时,幼儿迁移已有的游戏经验,通过讨论和探索来解决问题。幼儿面对问题,不断深入地探究,最终解决了问题并获得了新的经验。并且幼儿在游戏复盘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并将经验迁移到别的游戏中,如攀爬架上的管道游戏。
3.幼儿的学习品质和安全意识得到了培养。幼儿在自主、宽松的游戏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也能在游戏中学会保护自己的安全。游戏中,他们专注投入,乐于挑战遇到的各类问题和困难。
【教师的支持】
1.教师肯定幼儿与同伴合作后的创造性玩法,引导幼儿记录游戏玩法,分享游戏的经验和创意。
2.教师帮助幼儿梳理游戏经验,请玩管道爬爬乐游戏的幼儿谈谈自己和同伴的寻找固定管道的方法。
3.针对管道爬爬乐游戏人数增多的情况,引导幼儿审视环境中的安全问题,支持幼儿增加软垫,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游戏活动反思
1.利用生活化材料,激发探索欲望
适合的游戏材料提供是幼儿投入游戏的重要因素,是激发幼儿学习与探究的物质条件。而生活化材料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它是自然的、低碳的、丰富的、具象的,它是幼儿熟悉的、真实的、可操作的并能激发无限创造力的一种教育载体。教师要在充分了解生活化材料的性质的基础上,要准确把握幼儿动作发展目标,审视生活化材料的独特性,有的放矢选用材料投入到游戏中。
2.致力问题解决,体现幼儿智慧
在与材料互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重力、支撑力等现象,如管道塌陷、管道下方塌陷的时候,幼儿想到了寻找支撑物;当管道不断位移的时候,小朋友通过增设轮胎、增加轮胎的排数、改版轮胎摆放的位置等方法去及时地解决遇到的问题。幼儿在每个阶段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采用的解决方法都不是割裂的,而是环环相扣的。幼儿能不断主动思考,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持续获取新的经验,内化后的经验又被幼儿灵活运用于后续的新问题。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他们智慧的体现。
3.发挥教师作用,引发深度学习
教师作为活动的观察者,要善于捕捉幼儿探究中的学习生长点,记录幼儿的表现,对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和观点进行解读,不断丰富幼儿对其他事物的认知,支持他们积极探索。针对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组织讨论,将探究引向深入。之所以组织讨论是考虑到幼儿在解决问题时所获得的经验,有时是不具体的,有时也可能是试误中的偶然结果,这些都需要教师引导经过讨论和梳理,才能进行迁移,引发幼儿的深度思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