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燕幼·教研动态】燕鸣分园:“对话童心·共研成长”——师幼互动专题教研暨行知艺友社团活动

浏览数量:0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幼儿园燕鸣分园     发布时间: 2025-06-24      来源:本站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将“师幼互动”列为一项关键指标。本学期我园以一日生活为切入点,通过晨锻、游戏、班本项目等几个维度解析互动问题,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同时创新开展行知艺友制社团活动,促进教师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实现专业成长。

师幼互动专题教研

1.晨间锻炼中的师幼互动

1_html_1fbd050a.jpg

2025225日,教师们在赵主任的带领下,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的教研活动。在会议之前,各年级组提前拍摄了一段2-3分钟的幼儿晨锻现场视频、晨锻场地设置图及照片。大家通过视频案例观摩,用纸笔记录下自己所见所想,进行分析。

1_html_82719e0.jpg1_html_3bb31a86.jpg

1_html_m42d83d0a.jpg1_html_34e904fc.jpg

在交流过程中,各位老师“ 从视频中幼儿的语言和行为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如果你是教师,会如何回应和支持幼儿?”这两个问题点,积极地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1_html_622e2337.jpg1_html_15f944ff.jpg

1_html_m66c7365e.jpg1_html_m45a319fa.jpg

根据大家的想法见解,随后进行了小组研讨,结合《指南》目标交流研讨晨锻布局以及活动设置。

1_html_m7e373707.jpg1_html_11e65559.jpg

1_html_m3cfe01d5.jpg1_html_m696fbbb.jpg

教师代表分享

1_html_m7606f093.jpg1_html_m5adb2315.jpg1_html_m6dcac800.jpg

总结

1_html_6b42f872.jpg

今天的教研活动让我们收获满满。通过视频案例观摩和热烈讨论,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师在晨锻活动中应扮演"观察者""引导者"的双重角色。当幼儿自主探索时,我们要给予充分探索空间;当出现教育契机时,又要适时介入,用开放式提问引导深度学习。希望各位教师能将今天的研讨成果落实到日常教学中。

2.教师的倾听与回应

1_html_4ce748cc.jpg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教师具备“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于是我们本学期以邱学青、俞洋主编的书籍《你会和孩子聊天吗?——儿童游戏中的倾听与回应》为依据,于2025326日展开教研活动。 

共读书目

1_html_m4ddeaba2.jpg1_html_m3e027a39.jpg

沙龙研讨

大家围绕“你认为什么样的聊天是有效的聊天?”、“结合《评估指南》以及教育实例,说一说书中章节给你的启示。”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沙龙研讨。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1_html_m2c2f8900.jpg1_html_24bdf4be.jpg

案例研讨环节

之后的环节预设了一些具体案例,探讨如何在实际游戏中与幼儿进行有效对话。教师们分组讨论,提出各自的策略和建议。

1_html_7122c89e.jpg1_html_m5f6ad64e.jpg

1_html_5c6aa2aa.jpg1_html_m5b1983e6.jpg

活动点评

1_html_m414ef8f5.jpg

本次研讨内容紧扣《评估指南》要求,将理论研读与实践案例有机结合,体现了专业性和实操性。特别是老师们分享的对话案例,生动展现了"有效对话"的四个特征:平等性、启发性、发展性和趣味性。这些讨论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有效对话的认识,也为我们今后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3.倾听与回应”案例分析

1_html_50f5e891.jpg

本次活动延续上一次的师幼对话,教师们回顾教学现场,结合实践进一步思考师幼对话在高质量师幼互动中的应用策略,落实《评估指南》中师幼互动指标中提出的:“尊重并回应幼儿的想法与问题,通过开放性提问、推测、讨论等方式,支持和拓展每一个幼儿的学习。”本园于2025424日开展了有效的师幼互动——“倾听与回应“专题教研。

师幼互动问题抢答

1_html_5e68db1a.jpg1_html_aa1c490.jpg

1_html_3f19e9b5.jpg1_html_m27ec09d3.jpg

师幼对话案例分析

1_html_m47c5a8cf.jpg1_html_m175f7d65.jpg

每个年级组在会议前都准备了一段班级一日生活中师幼互动场景及对话的案例,在会议上大家集体观看分析。

之后赵老师抛出问题引发大家的思考:

1.“师幼对话中,引导幼儿对话时老师的指导语具体价值体现在哪里?

2.“游戏活动中对话老师怎么优化?补充和细节上的支持有哪些方式?”

1_html_m5ba8ee30.jpg1_html_m3b66f9f7.jpg

1_html_m1faa3a84.jpg1_html_42017e8b.jpg

教师代表分享研讨结果

1_html_3ba2f6fd.jpg1_html_m12b787ba.jpg1_html_5899d782.jpg

根据分组研讨后总结了以下经验。

优点:

1.在建构区游戏中教师适时介入。及时肯定幼儿作品且有反馈,拓展了他们的思维。

2.开放式的提问,确认幼儿的主体性;启发性思考,引导幼儿反思及肯定幼儿的努力;同伴互助,引导相互交流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分享经验,个体学习转化为集体学习。

3.启发性思考引导幼儿分享,为后面建构做铺垫,引导幼儿具备规划意识。鼓励性的语言和肯定性语言结合;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在搭建中有话可说,有想法可表达。

优化建议:

1.有深度的引导,当幼儿提出搭建的想法时,可以继续启发加深幼儿对建构的理解;不同风格的亭子丰富建构思路,个体搭建关注,确保幼儿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2.具体化引导,针对规律性摆放,多提供城堡的图示;分层支持,通过讨论小组讨论等形式一起解决。

3.更发散性地引导,同时看幼儿状态是否需要老师介入、继续追问帮助和关注。教师提供建议,幼儿自主选择和尝试。

总结升华

1_html_30931a8c.jpg

最后,赵老师用“灵魂三问”:儿童在哪里?学习在哪里?课程在哪里?这三个问题作为会议的结尾。这三问不仅是在课程故事当中要思考三个问题,在我们整个活动的开展当中,都可以把它作为教师反思的框架,让老师能够看见孩子,能够反思学习,能够去时刻基于自己的反思和思考来去调整课程的开展。希望教师们在未来的带班过程中,能看见儿童的问题、兴趣和需要,看见儿童的经验的生长,看见儿童的学习经历,看见老师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而提供的学习的机会。

4.班本项目中的师幼互动

1_html_m63d0727e.jpg1_html_866d2d5.jpg

班本课程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形态,其生成与发展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师幼互动契机。于2025619日开展了解读班本故事,透视互动密码——基于《评估指南》的师幼互动深度研讨。本次教研旨在引导教师结合《评估指南》的师幼互动指标,重新审视班本课程中真实的互动场景,学习观察、分析、解读班本课程故事中师幼互动的具体行为、策略及幼儿反应,提升教师互动敏感性与有效性,从而促进课程质量。

1_html_m27360106.jpg1_html_4ad59065.jpg

1_html_4dd90447.jpg1_html_525e7df8.jpg

会议伊始,赵老师带领大家快速回顾《评估指南》“师幼互动”核心要求(第28-31条)。并引导大家寻找行知思想的链接点。

1_html_m105b63ad.jpg1_html_5a45c316.jpg

1_html_6d452bb4.jpg1_html_2889e83f.jpg

在班本项目分享之前,赵老师将核心问题前置:“师幼互动指标在班本课程故事中,具体是如何体现的?我们如何观察和评价它?”从而引导大家有目的的去聆听班本活动。

小一班《花花,你好呀》

1_html_m7112ac79.png1_html_b21bd0d.jpg

中五班《一起趣露营》

1_html_232f6f69.jpg1_html_7c8f767c.jpg

大三班《一出好戏》

1_html_m5c11e5d9.jpg1_html_m6d70943.jpg

各年级组的三位老师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分别从班本课程的活动缘起、幼儿经验分析、活动实施、经验提升与收获等方面采用图片和视频结合的方式进行了生动的呈现。

沙龙研讨

1_html_1f59d6f7.jpg1_html_m633f13f4.jpg

小中大年级组各选择一个案例围绕互动分析工具表开展沙龙研讨。

教师代表分享

1_html_m4fa35d08.jpg

王文博老师:在小一班《花花,你好呀》课程中,教师以"春天不是读书天"为主题,带领幼儿寻花探春。通过"花儿还能怎么用"等开放式提问,践行"生活即教育"理念。活动中采用投票机制解决决策困难,平等对话促进互动。当幼儿提出"春天有蓝色的花吗"时,教师鼓励用绘画表达,保护想象力并体现"教学做合一"。该活动自然衔接春季生活,师幼互动质量高,重点关注提问开放性、幼儿多元表征和民主决策,充分展现了生活教育关联度、互动质量和幼儿主体性。

1_html_m38f756a5.jpg

马云老师:在《一出好戏·南京白局》班本课程中,教师通过白局视频欣赏和方言情境讨论,将南京话学习与本土文化自然结合,体现"生活即教育"理念。活动中以开放性问题引导幼儿讨论,孩子们用方言自信表演并产生学习其他方言的兴趣。教师既支持非本地幼儿参与,又顺势拓展文化多样性探讨。评价聚焦三个维度:幼儿方言运用与创造力表现、教师提问开放性、活动深化空间(如邀请非遗传承人),有效评估了生活链接度、互动质量和课程生成性。

1_html_3cace9ed.jpg

刘颖老师:在《一起""露营》班本课程中,教师通过民主投票让幼儿全程主导活动,践行"生活即教育"理念。活动亮点:(1)贯彻"六大解放",幼儿自主探究帐篷结构;(2)整合社区资源拓展学习场域;(3)通过材料测试实现"教学做合一"。评价聚焦三个维度:生活链接度社区资源利用、师幼互动质量、学习深度)。建议加强关键转折点记录,使幼儿思维过程更可视化。

总结提升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通过引入新的工具表帮助教师深入反思课程实施细节,充分体现了行知教育"生活即教育"的思想精髓。这些案例生动展现了优质师幼互动的三个关键维度:首先,活动设计必须扎根幼儿真实生活,充分利用园内资源;其次,教师要以开放态度观察和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发展需求;最后,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和适切支持,引导幼儿在"做中学"。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育要启发儿童创造力,就必须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真实发展。这张工具表的价值正在于帮助教师聚焦这些关键细节,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最终实现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和课程实施。

1_html_m4e177f7b.jpg1_html_m2954f5ea.jpg

行知艺友社团

陶行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立的培养师资的方法,即学生(又称艺友)与有经验的教师(又称导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教师,边干边学,在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秉承着陶行知这一教育理念,本学期我园开展了“互为先生,艺友同行”的艺友制园本教研活动,班主任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老师们自由报名参加。

多媒体技能类

王梓涵老师——《视频剪辑与制作》

1_html_m40697af.jpg1_html_m51fb0f1c.jpg

王文博老师——《咔嚓 来拍照》

1_html_m3ca038cb.png1_html_m160fd39a.png

颜越老师——《成为幼儿园会拍照的老师》

1_html_74002983.jpg1_html_m6d755dce.jpg

洪程珵老师——《电子绘图》

1_html_m3ab74850.jpg1_html_m48b90614.jpg

种植、饲养类

周赛玲老师——《植物花卉养护》

1_html_1d1f694e.png1_html_2f4431ee.jpg

旷忠婵老师——《如何开展种植活动》

1_html_5a7f729d.jpg1_html_m503d044.jpg

刘畅老师——《动物饲养方法》

1_html_23a9096c.jpg1_html_37162a8.jpg

艺术类

许倩雨老师——民族舞《古兰朵》

1_html_c5d709f.jpg1_html_1ef0d0dc.jpg

张楚楚老师——扇子舞《一荤一素》

1_html_38436eb0.jpg1_html_m24d569d9.jpg

谭家燕老师——茶艺《茶的品鉴》

1_html_m3dfa3add.jpg1_html_14f39b94.jpg

成长赋能类

马丽莎老师——心理与自我成长方法《正念显化》

1_html_m2d0672a1.jpg1_html_7a53429a.jpg

陈静老师——家园共育《如何做好家长工作》

1_html_6aa98635.jpg1_html_m4b82ad7e.jpg

总结

陶行知曾说:“要想做好教师,最好的是和好教师做朋友。”通过艺友制活动,教师们打破岗位界限,在互助中深化专业理解,积累教学智慧。此次实践,不仅促进教师个人特长的发展,更形成了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注入新活力。

结语

学无止境,研无止境。

教无止境,学亦有益。

每一次教研,都是一次成长。

教育长路漫漫,唯有不断进取。

让我们并肩而立,

用心教研,用爱传递。



Copyright © 2020 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幼儿园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苏ICP备06022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