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0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幼儿园燕鸣分园 发布时间: 2025-06-17 来源:本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指出,“幼儿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为解决教师社会领域的困惑,提升教师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力,本学期,社会组以理论学习、案例分享和教学活动观摩的方式开展了系列教研活动。
文献分享 夯实基础
社会组教师围绕陶行知“三力论”开展专题教研活动,深入探讨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践行生活力、自动力与创造力的培养理念,助力儿童全面发展。陶行知“三力论”强调学生应具备生活力(适应与改造生活的能力)、自动力(自主学习与行动的自觉性)及创造力(创新与实践能力)。活动中,教师们结合文献与教学案例,解析“三力”内涵:生活力是基础,需通过日常活动培养幼儿独立生活与群体协作能力;自动力是引导,需尊重幼儿自主选择与探索,如户外游戏中减少干预,支持幼儿自主设计玩法;创造力是关键,可通过开放性材料投放激发幼儿创新思维,如利用自然材料改造游戏场景。
案例分析 经验共长
理论学习后,社会组教师围绕陶行知“三力论”开展案例分享会。通过案例分享与研讨,探索如何将“生活力、自动力、创造力”融入幼儿教育实践,助力儿童全面发展。
活动中,教师们结合真实教学案例展开讨论:
1.生活力培养:通过班级值日、种植活动等,让幼儿参与劳动实践,如整理玩具、照料植物,在生活体验中提升自理能力。
2.自动力激发:户外活动中减少干预,支持幼儿自主设计游戏规则,如在自然探索区自由观察昆虫、收集落叶,促进主动学习。
3.创造力释放:美工区鼓励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创作,如一名幼儿将剪坏的眼镜改造为“太阳造型”,教师通过表扬创新行为,激发全班多样化创作。
教研组还观摩了户外区域活动视频,分析如何通过“解放空间”和“小主人制”支持幼儿自主探索,实现“知行合一”。教师们一致认为,践行“三力论”需打破传统束缚,以儿童为中心,构建开放、包容的教育生态。
本次活动以“三力论”为支点,赋能教师从儿童视角重构教育生态,让幼儿在真实体验中感知生活、主动探索、大胆创造,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的育人目标。
教学观摩 知行合一
研学相济才能知行合一,社会组的老师们系统学习陶行知“三力论”教育思想后,聚焦幼儿社会领域核心经验的内化与实践,以集团园际听评课为载体,搭建跨园所教研共同体,推动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的深度结合。
钟佳佳老师
小班社会活动《抱抱》
钟老师以情感教育为核心,通过课件、音乐游戏与情境体验,引导幼儿理解“抱抱”在表达爱、友谊、安慰等场景中的不同含义。幼儿在观察妈妈抱宝宝、朋友相拥等真实情境中建立认知,通过互动游戏《爱我你就抱抱我》主动传递温暖,并学习用语言和动作(如轻拍、安慰话语)增强共情能力。活动融合多感官体验,鼓励幼儿将“抱抱”迁移至生活场景,如安慰同伴、欢迎客人,有效促进了情感表达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实现了“知—情—行”的统一。
刘蓉老师
大班社会活动《一分钟可以做什么》
刘老师以绘本故事导入,通过故事讲述让幼儿理解了时间的概念,并认识到一分钟虽然短暂但可以做很多事情。接着,老师组织了一系列游戏,如木头人、坚持就是胜利、拼图和涂色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亲身体验了一分钟的长短以及不同难度任务在一分钟内的完成情况。这些活动让幼儿懂得了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最后,老师介绍了生活中一分钟内可以做的事情,如跑步、整理物品、跳绳等,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利用时间,做到高效生活。整个活动寓教于乐,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时间管理的基本方法。
吕孟迪老师
中班社会活动《小老鼠打电话》
吕老师以小老鼠图片导入,用小老鼠拨错电话的故事引出110、119、120,让幼儿知道在遇到紧急的情况下才能拨打,没有紧急的事情是不能随便拨打的,否则会扰乱别人正常工作。最后通过模拟紧急事件对话情境,幼儿掌握了正确拨打电话的方法,教师寓教于乐并强化了幼儿的安全意识。
刘倩老师
中班社会活动《“光盘”行动》
刘老师借助PPT多媒体课件,带领孩子们直观了解粮食从播种到收获的艰辛历程。通过创设饭店、自助餐厅、幼儿园等贴近生活的场景,引导幼儿思考讨论,深刻领悟“光盘”行动的内涵。此外,还鼓励孩子们设计“光盘”标志,向身边人传递节约理念。此次活动,有效帮助中班幼儿树立节约意识,让珍惜粮食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陈静老师
中班社会活动《兔子先生去散步》
陈老师带领小朋友在充满想象的世界里冒险,跟着《兔子先生去散步》这篇有趣的故事他们开启一场奇妙的标志探索之旅。活动中,老师带着孩子们仔细观察每一个标志,鼓励大家大胆猜猜标志的含义。小朋友们小手举得高高的,有的说像小楼梯的标志是提醒要上台阶,有的说画着洞的标志是告诉兔子先生前面有陷阱。在热烈的讨论中,孩子们不仅认识了标志,语言表达也越来越流畅、自信。
祁心老师
小班社会活动《找朋友》
祁老师的小班社会活动《找朋友》,以游戏为主线,通过“动物标志对对碰”“洞洞放大镜”“洞洞捉迷藏”等环节,引导幼儿关注同伴的外貌特征,体验交友的乐趣。不同的找朋友游戏分层支持,循序渐进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好朋友,愿意关注更多的朋友,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到了和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参与性,在个别游戏中幼儿能准确识别自己的好朋友,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特征。在合作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积极的互动意愿,如主动拉手、拥抱,体现了社交情感的初步建立。
韩晗老师
中班社会活动《我会好好商量》
在本次中班社会活动《我会好好商量》中,韩老师有效地围绕活动目标展开了教学。通过玩玩具的游戏环节,巧妙地引出了冲突场景,使幼儿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冲突的存在,并激发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能够及时关注幼儿们的反应和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和交流机会,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对于难点——能够通过轮流玩、交换玩、一起玩等方法协商,并在协商中使用文明的语言,韩老师通过引导幼儿交流讨论、出示协商小卡片、示范文明用语等方式,有效地帮助幼儿们掌握了协商的方法和技巧。活动结束后,幼儿们纷纷表示学会了用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并愿意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
张媛老师
小班社会活动《各种各样的车》
张老师的活动围绕“各种各样的车”展开。首先通过特殊车辆的警铃声音导入,引导幼儿认识洒水车、警车、救护车等常见车辆并描述其外观;接着创设受伤求助、抓小偷等现实中的场景,帮助幼儿了解不同车辆的用途;最后通过看场景选车辆和连线匹配的游戏巩固认知。活动帮助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车辆,丰富对车的认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幼儿体会到车辆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增强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感知力。
王雅慧老师
中班社会活动《我的规则我做主》
王老师通过视频回忆、观察讨论、制定规则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感受规则的意义,制定属于自己的游戏规则,并遵守游戏规则。不同于教师制定规则,儿童才是游戏的主人,孩子们发现了自己游戏中的问题,积极参与讨论,用表征的方式共同商量出了火锅店规则,小朋友们带着新规则继续开始游戏了……
教研是一次唤醒,更是一场远行。我们坚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期待老师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拾来时星火,聚前行之光,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社会领域活动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