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60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1-01-13 来源:本站
项目缘起
吃点心的时候,桌上的奶黄馒头引起了我们班小朋友的兴趣。
从我们班有甜品屋的角色游戏开始,班级孩子们对面包蛋糕、馒头包子等面食都很感兴趣,经常做各样的面食游戏。
在我和孩子们的讨论中,发现他们对于面食的认识大多仅仅停留在“是厨师做的”,少部分小朋友能说出“面粉”,那面粉是怎么来的呢?小朋友们都回答不上来。
前期调查
亲子调查表:你了解面粉吗?
问卷星反馈:我想知道的面粉知识。
![]() |
活动内容
![]() |
|||
![]() ![]() |
面面俱到—自主探究
我们平常吃的馒头、面条、面包是面粉做的,孩子们都了解。
——“面粉是怎么来的呢?”
小朋友们开始讨论,回家搜集资料,开始了分享......
熙熙:“面粉是小麦变成的?”
月月:“不对!我妈妈说它是磨出来的!”
泽泽: “它是用什么磨出来的?”
丽丽:“面粉怎么变成好吃的东西?”
小朋友们的问题可真多.....
老师:“面粉是由农民伯伯种的小麦,经过加工,最后出现在商店里。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面食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吧!””
认识小麦,亲身感知
![]() ![]() |
|||
小麦大创作
![]() ![]() |
|||
我和面粉“零距离”
老师“面粉看起来怎么样呢,摸起来什么感觉呢?”
媛媛:一吹面粉就飞了。
陈陈:用手捏滑滑的。
元卿:面粉白白的,摸起来软软的。
倪倪:面粉很轻。
家园合作:面粉大变身!
通过这个阶段的探索,孩子们发现了面粉是小麦变成粉的样子,孩子们还想继续探索。
升泽:“这些面粉不是能做很多的吃的东西,让我们平时不饿肚子。那这些面粉怎么变成好吃的呢?”
“面粉是怎么变成我们吃的食物呢?”小朋友们在这个阶段又产生了新的疑惑。
通过这个阶段的探索,孩子们发现了面粉是小麦变成粉的样子,孩子们还想继续探索。
升泽:“这些面粉不是能做很多的吃的东西,让我们平时不饿肚子。那这些面粉怎么变成好吃的呢?”
“面粉是怎么变成我们吃的食物呢?”小朋友们在这个阶段又产生了新的疑惑。
动手操作变变变
根据孩子们的想要探索面粉的需求,老师为大家提供了面粉和水。
几个小朋友相互观察、探索,发现面粉和水搅拌在一起可以变成面团。
有的因为水放多了,面粉都黏在手里;有的因为水放少了,面粉到处飞舞;也有的小朋友在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将面粉变成了面团,搓成了各种形状,实在是太有趣了!
![]() |
|||
会变色的面粉
大家捏出了各种形状的面团,看上去可爱极了。
媛媛说:“我在吃馒头的时候发现,馒头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红色的,这是为什么?”
旁边的然然听完想了想也说:“我吃过绿色的饺子,可是今天我只做出白色的饺子,老师怎么让面粉变颜色呢?”
带着这些疑问孩子们又玩起了面团,很多小朋友想起来我们班级美工区还有一些五颜六色的颜料水喷瓶,大家决定一起来做一次面粉变色的实验。
![]() |
![]() |
我和面粉做游戏
通过前期的探索,孩子们能用面粉揉出了各种颜色的面团。有的捏饺子,有的做面团,有的做披萨…可兴奋了。
之后又有一个小朋友问:“我想要把我做的好吃的和好朋友分享。”
经过讨论,孩子们决定把面粉做的很多食物放在我们班级的角色区——甜品店,他们也经常在餐厅制作各种美食给“顾客”品尝。
![]() |
特色美术活动
“老师,面粉还可以做哪些游戏?”
“面粉也可以画画哦!”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美术活动《面粉月亮》
![]() |
《好玩的面粉》这项课程孩子非常感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回顾整个课程,一开始孩子的经验都是零碎、粗糙的,通过活动孩子们的经验被激活和凝聚,慢慢活跃起来。同时,孩子们在自主的探索实践中,越来越清晰,表达能力也在提升。《指南》提出,在活动中是否注重孩子的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给孩子自己决定、参与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机会。在开展活动之前,我们通过谈话和平时观察、调查问卷等形式,及时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然后通过师生互动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并且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家园配合,从多个角度拓展和丰富幼儿已有的经验,从而提高集体活动的有效性。当然,我们要随时倾听观察孩子,捕捉孩子在活动中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在实践的过程中,很多家长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孩子可以这么棒,正儿八经做了一次面点师,所以放手让孩子去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整个班本的实施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孩子感兴趣,家长也积极配合,并且通过活动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耐心、实践操作能力,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而这些经验的获得,远比孩子们枯燥的学习一种知识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