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93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幼儿园下庙分园 发布时间: 2021-12-15 来源:本站
12月的天气虽然寒冷,却丝毫没有阻挡老师们资源共享、共同研讨教育教研的热情,在栖霞区师发展中心夏方老师的组织下,栖霞区西片各幼儿园的老师们相聚在线上,共同参与此次栖霞区主题课例式研训活动。
本次活动由燕子矶幼儿园新城园区承办,由费菲老师主持。随着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的有效推进,如何将入学准备教育渗透于幼儿园的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合理安排幼儿的学习内容,避免片面地追求某一技能的发展成为幼儿园大班课程研究的重点之一。为此,在我园的园本特色美术课程的开发背景下,本次主题研训通过一节幼儿园美术教学和一节小学美术教学的活动呈现,以借形想象为切入点,同课异构,探讨幼儿创造力在小学和幼儿园美术领域中如何进行有效衔接。
首先由晓庄小学美术教师余瑶瑶老师带来一节美术集体活动《像什么》,活动一开始老师就以游戏的方式导入,引导儿童以偶然得到的纸片形状进行想象,进而添画成一个有趣的形象。以感性的题材融和理性地思考,在游戏中获得启发,进行联想、想象和创造,体验了造型活动的乐趣。
紧接着由燕子矶幼儿园的张阳老师带来大班美术活动《树皮山水》。在这样一个秋天的季节与主题之下,幼儿在户外、远足等活动中,发现了树皮这样一种特殊的材料。树皮外形的多样也让好奇好问的大班幼儿产生了很多联想。于是在活动中,老师巧用自然资源,借助树皮的外形特征借形想象,并根据幼儿的兴趣与能力分组操作,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与自主性。
随后在雷梦圆园长的组织下,小学美术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就《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自身创造力发展的策略研究》为主题,进行了沙龙研讨。围绕艺术教育的感受与欣赏、表达与创造分别在幼儿园与小学是如何体现的展开讨论。
幼儿园教育是一种顺应天性的教育,在真实情境中感受真实场景,并由此积累丰富的感知经验,才有助于幼儿进行艺术创作,从而提高儿童的表现能力。相比小学而言,就是要改变重技能训练、轻感受表现的现状。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专家的引导与指导,最后由南京市瑞金路幼儿园陈静园长进行点评。陈园长分别就两节活动展开评析,并指出感受与欣赏、表达与创造在幼儿园与小学的美术活动中都应该注意创造条件让儿童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形成使用经验与感性经验的基础。再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他们进行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并鼓励儿童独立思考做出选择。同时陈园长赞扬了此次活动,帮助教师获得成长,促进儿童更好发展,是真正将幼小衔接落在了实处。
关于幼小衔接,不是把幼儿园的内容直接搬到小学,也不是把小学的内容拿到幼儿园直接用。正如虞永平教授所说:幼小衔接应在回归中走向科学,二者间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
本次教研活动同频共振,是园校合作的又一次深度交流,我园将继续坚持,以儿童为本,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可持续性,用实际行动落实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科学衔接,为更多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