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5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幼儿园燕鸣苑分园 发布时间: 2025-01-02 来源:本站
为了提升教师对科学关键经验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教师根据关键经验选择、投放和调整材料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科学教育水平,栖霞区燕子矶幼儿园科学教研组共同阅读学习了《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并开展了系列教研活动。
-01- 阅读书籍 理论学习
2024年10月16日,教研组成员在组长周赛玲老师的带领下,从问题出发开展有关科学关键经验的理论学习,共同探讨科学区有效的开展策略。
理论学习
幼儿园自主性学习区域活动指导——科学区
研讨交流
教师们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研讨:科学区材料如何投放?教师在活动中的策略有哪些?科学区如何优化,促进孩子的生活力、自动力和创造力?
经过研讨,教师们总结出科学区材料在适宜性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部分材料的操作难度与幼儿年龄特点不匹配、材料种类不够丰富难以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探索需求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调整部分材料的操作难度,如增加不同形状和强度的磁铁,提供可组合的电路组件等。
2.丰富科学区材料种类,增加与生活科学现象相关的材料,如自制天平与砝码、不同材质的小球用于探究物体的重力与滚动速度等。
3.定期更新科学区材料,结合季节变化和教学主题,引入新的探索内容,保持幼儿对科学区的新鲜感和探索热情。
-02- 撰写案例 分享交流
通过上一次针对科学区有关的关键经验的理论学习同时结合自身的实践过程,我们发现科学区的设置和活动开展存在一些问题,因此,2024年11月14日,教研组围绕“三力”开展了科学区评估改进案例分享活动,交流经验、发现问题、共同寻求改进之法。
案例分享交流与评比
活动中,教师们分享了多个科学教育案例,包括“照相机的使用”“影子的发现”等。针对每个案例,详细阐述了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环节,如教师的提问方式、对幼儿回答的回应、介入幼儿探索过程的时机与方式等。
研讨交流
随后,围绕这些互动环节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分析其有效性及可改进之处。
活动小结
通过本次研讨活动,教师们对科学案例中的师幼互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明确了多种有效的方法与策略,并在后续的科学教育实践中进行了应用与尝试。从实践反馈来看,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参与度明显提高,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更加强烈,师幼关系也更加融洽和谐。展望未来,教师们将继续关注师幼互动在科学教育中的实践与发展,不断积累经验,探索创新,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富有启发性的科学教育环境,助力幼儿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03- 观摩交流 反思调整
前期活动我们是从老师的角度去思考有效的策略,2024年12月25日-12月26日上午,我们以幼儿的视角,去观摩幼儿在科学游戏中观察他们的记录与交流及师幼互动的有效性策略,再次相聚研讨共同成长。
区域活动观摩
研讨交流
周赛玲老师:“如何为互动续航,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及评估幼儿的发展?”
张楚楚老师:“教师应密切关注幼儿在科学区域的行为表现,包括他们的操作方式、面部表情、与同伴的交流等。通过细致观察,准确把握幼儿的兴趣点和困惑之处,在幼儿需要时适时介入。”
洪珵珵老师:“与幼儿进行有意义的对话是促进深度学习的关键。教师要避免简单的‘是’或‘否’的提问,而是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幼儿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宋睿老师:“创设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科学探究情境,投放多样化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丰富的材料和情境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他们主动进行深度学习。”
刘思明老师:“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探索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进行科学探究。在幼儿完成一次实验或操作后,引导他们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幼儿梳理实验过程和结果,深化他们对科学现象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元认知能力,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结语
在岁末回望
满心欢喜看硕果累累
在岁首期盼
蓄势待发创新的佳绩
怀揣梦想与初心
我们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