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75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3-03-09 来源:本站
惊蛰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天气继续回暖,地温升高,也就是东北所说的冻人不冻水的时期,地温的回升,使冬眠的小动物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就开始从冬眠状态复苏,因此,称为惊蛰,并且从自然界来说,惊蛰以后,大气层冷暖气流变化大,会出现雷电天气,有惊蛰打雷醒百虫之说,融融春光,万物生长,春雷乍动,蛰伏的动物们从泥土中被惊醒向着大地发出声声讯号,四处开始热闹了起,燕幼中心园大二班为此开展了一系列“惊蛰”主题活动。
一、趣味知惊蛰
老师利用图片、视频带孩子了解惊蛰节气的习俗,通过欣赏诗歌《春雷》让孩子们对惊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它的到来意味着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一年开始新的希望!
慧眼识惊蛰
孩子们了解了惊蛰的变化后,来到户外寻找春天,他们拿着放大镜、手机、笔和纸来探寻春天的踪迹,并把找到的“春天”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
孩子们搬起石头、翻开泥土,仔细寻找被惊醒的小虫子,一起讨论昆虫的奥秘。
舌尖品惊蛰
“惊蛰吃梨”是一种民间习俗,寓意着和害虫分离,远离疾病,而且梨也有
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孩子们回到家自己动手将梨子清洗、削皮、去核,和爸爸妈妈一起共同品尝梨子。
巧手绘惊蛰
孩子们用做手工和绘画的方式诠释了自己心中的“惊蛰”景象,折青蛙、画虫子等。
五、惊蛰共总结
惊蛰一到,风暖草青,在这草木勃发的节气,孩子们通过对环境的直接感知
与亲身体验,品味着惊蛰节气的民俗文化,在照片中、诗歌里,捕捉时间的足迹,了解自然、感知节气,将华夏文明之根于心,做有华夏气韵、文化自信的中国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