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4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1-01-11 来源:本站
当前,新冠肺炎的防疫形势依然严峻,面对频繁更新的中高风险地区及病例数据,每个人难免感到焦虑、紧张、担心。日常的防控工作固然重要,而疫情阴影下的心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为此燕子矶幼儿园向全体师生及家长提出以下建议:
1.合理关注疫情,“定时”而非“时时”
出于防控疫情的需要,待在家里可以说是最有效的防疫方法。很多人一天下来,滚动的疫情消息在手机上刷个不停。建议大家设定一个“信息闹钟”,在一天的时间中,每隔半天,用5分钟来关注疫情信息,其他时间安排运动、工作、家务或者休闲娱乐等日常活动,在掌握疫情的同时,获得正常的休息和愉悦情绪。
2.保持社会联系,彼此给予支持
面对疫情带来的风险,密切的家庭联系和社会支持是“安全感”的重要来源。每天保持至少一次和亲友之间的联系,找到互相帮助的方式。对于弱势人群,如儿童和老年人,尽力给予更多鼓励和生活上的照顾。
二、焦虑情绪的自我调节方法
1.学会理性觉察焦虑情绪
当您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无法冷静下来或者有出汗,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坐立不安时,可能预示着焦虑情绪的出现。实际上,当我们面临风险出现轻度焦虑是人类正常的应激反应,这种反应有利于调动人类的积极资源来应对风险,是积极而有意义的行为反应。
2.学会用行为来缓解焦虑情绪
面对疫情,我们可以有一些缓解焦虑的行为,如搜集资料和官方数据,不要相信非官方的谣言。与此同时,在不关注疫情的其他时间,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父母聊天,在家做些简单运动和一些轻体力的工作,也可以朗读、唱歌、跳舞、练瑜伽、练字或简单的游戏等等。
三、疫情期间,面对孩子我们该怎么做?
1.大人情绪稳定是前提
我们经常说,“父母情绪稳定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此时此刻,父母或家人的情绪稳定,对孩子而言,更是最好的礼物。孩子常常通过父母的情绪和行为来观察和体验这个世界。父母情绪稳定是一种内在和外在的影响力,会让孩子有安全感。
2.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保持生活的稳定性
虽然“疫情”是一个应激事件,但一定不要让孩子感到“危机重重”。千万不要手忙脚乱,自乱阵脚。让孩子生活作息维持规律,保持生活的稳定性,是孩子心理稳定的重要内容
3.避免信息过载导致的心理负担
对于年龄小一些的孩子,在分享有关信息或回答孩子的关于“疫情”的疑问时,一定要用符合孩子年龄的通俗的话轻描淡写一些讲给孩子听,多传递正能量,让孩子有信心。对于大一些的孩子,一定要引导孩子合理看待信息,分清良莠,不要过度关注疫情相关报道,不要轻信疫情相关小道资讯,避免陷入视讯信息轰炸中。
4.和孩子一起把寒假过出彩儿来
“疫情”的不期而至,打乱了孩子盼望许久的寒假计划,多数时间只能“宅”在家里。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充足的积极关注,用心帮孩子将寒假过出彩儿来如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学习做手工;一起读一本书或绘本,然后讨论故事的情节;一起做饭,每个人负责不同的部分等。
最后,请大家相信国家、相信政府、相信我们每一个人,服从政府、单位、居住地组织机构的安排,每个人都怀着理性、冷静、责任、希望的积极心态度过疫情防控期间的每一天。